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印发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%

每日经济新闻 2018-11-12 19:15:19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 汉江流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工业化中期,产业结构层次偏低,传统农业比重偏大,工业技术含量偏低,服务业发展滞后,产业升级、新旧动能转换压…

原标题: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印发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%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11月12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
《规划》指出,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,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迫切,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。

汉江流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工业化中期,产业结构层次偏低,传统农业比重偏大,工业技术含量偏低,服务业发展滞后,产业升级、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大,经济外向度低,开放合作平台缺乏。

除经济转型任重道远外,《规划》还显示,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。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较快,上游地区发展相对滞后,上下游间没有形成协同发展格局,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下游地区的55%左右。截至2017年底,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有160多万贫困人口。

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,该区域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。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,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,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贫困县全部摘帽;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,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,打赢蓝天保卫战。

到2025年,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化,经济转型成效显著,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,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,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%;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,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,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。

到2035年,生态环境根本好转,宜居宜业的生态经济带全面建成;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,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大幅提升。

为实现上述目标,《规划》提出了多项举措。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发挥武汉、襄阳、十堰、荆门、南阳、汉中等地创新资源优势,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产业,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基地。

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,要求大力推进武汉、襄阳、南阳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。以安康、南阳、襄阳、荆门、孝感等高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,支持行业龙头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协同创建各类创新平台,加强产业源头技术的开发。加强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、南阳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建设,加速创新技术成果转化。支持洛阳、武汉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建设。

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也是重要一环。《规划》要求,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,提升整车及重要零部件设计开发能力,增强汉江千里汽车产业走廊的竞争力。推进石化、化工产业绿色发展,在不增加炼油产能的前提下,发展炼化一体的石油化工,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,做精做强磷化工,加强煤化工、盐化工、碱硝化工的循环化改造。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,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,推进建筑材料产业向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